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宝藏稻田”开启绿色农业新“稻”路

2025-09-08 14:351600

夏末初秋的朝阳下,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京西稻田宛如铺展在大地上的绿色锦缎,稻叶间凝结的晨露如透明的珍珠,稻田深处,一群群鸟儿或轻盈掠过,或在田间驻足,或在低头觅食……这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正是海淀区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田环境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循环利用、智慧农场建设等一系列农业绿色发展举措,海淀的京西稻田不仅成为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更化身为鸟类栖息繁衍的生态乐园,吸引了包括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濒危物种遗鸥在内的90多种鸟类在此驻足,奏响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交响曲”。

  今年,京西稻核心种植区这片“宝藏稻田”迎来了海淀区新记录鸟种——白顶䳭、金鸻和红颈滨鹬。这三位“神秘访客”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海淀区的鸟类名录,也进一步提升了农用地在城市生态中的独特价值。

绿色技术让京西稻田焕发活力

  京西稻的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康熙南巡带回稻种,在玉泉山开辟专供宫廷的御稻田。如今,这片承载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通过现代绿色农业技术焕发活力。目前全区京西稻种植总面积约2000亩,核心种植区位于上庄镇,由镇级农业公司联拓农科进行保护性种植;少部分位于西北旺镇、苏家坨镇,作为粮食生产、试验示范或农教融合种植;剩余部分位于四季青镇的北坞、中坞公园等地,成为三山五园地区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版块。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坚决扛起耕地保护任务,以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为抓手,聚焦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介绍,稻田里创新采用生物食诱剂技术防控水稻害虫,这种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模拟害虫喜爱的食物气味,精准诱杀目标害虫,不含有任何农药成分,既保护了农作物,又避免了土壤和水源污染。“夜蛾类、螟蛾类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三成。”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施肥方式也悄然革新。通过测土配方和缓释肥料的应用,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既满足了生长需求,又避免了过度施肥。春季稻田里,根据京西稻生长周期量身打造的“油菜花+水稻”种植模式大放异彩,金黄的油菜花海成为特色农业景观。有研究表明,油菜花氮素、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含量分别占干物质的2.52%、0.53%和2.57%,同时还富含微量元素。花期过后粉碎还田,成为天然的绿肥。“油菜花作为绿肥粉碎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提升了10%以上。”一位农技专家说。

稻田管理迈向智慧化

  每天清晨,京西稻核心种植区的田间小路上,回收员会将一袋袋废弃农药包装、废旧农膜装车。“去年全区共回收了124吨农膜、8吨农药包装,回收率超过90%。”回收员介绍。这套“以旧换新”的回收机制,让田间垃圾变废为宝。

  水稻秸秆的“华丽转身”同样令人称奇。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站,秸秆与厨余垃圾处理产生的沼渣混合,经过协同发酵,变成了营养土。“一吨秸秆能产出0.8吨营养土,既解决了焚烧污染问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技术员介绍,这种循环模式,让农业废弃物真正实现了“从田间来,回田间去”。

  春季走进京西稻智慧农场,无人驾驶的插秧机正在作业,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无人机在空中精准喷洒生物药剂……

  “海淀区引进了覆盖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智能整装农机、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实现水稻的精准化种植管理、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京西稻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智慧农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和田间数字农业展示及配套产学研服务,通过集成应用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进行智能农机管理、农场综合运营管理,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作业的‘分析过去、管理现在、决策未来’。”农场负责人指着数字化管理平台介绍,屏幕上,土壤湿度、虫情预警、作物长势等数据一目了然。据了解,智慧农场可节省约30%以上的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并增产10%-15%,节约人工80%。

  科技的力量不仅提高了产量,更精细呵护着生态环境。智能灌溉系统按需供水,避免了传统漫灌的水资源浪费;精准施药技术大大提高药物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对有益昆虫的伤害。夏季傍晚时分,田间虫鸣阵阵,萤火虫在稻丛间闪烁,与远处翩跹的池鹭构成一幅灵动画卷。

生态效益与农业产出双赢

  夕阳西下,白鹭在田间悠然踱步。据悉,“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已获评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京西稻核心种植区相继荣获“中国美丽田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并成功创建北京生态农业园区稻香小镇等。

  当前,海淀区正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深入调查植物生长旺盛期土壤微生物、线虫、蚯蚓的生物量、活性、多样性和功能,摸清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家底,开展耕地健康的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

  “稻田珍稀鸟类的出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也是农业景观效应的生动体现。”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管理科副科长吴姣姣介绍,“我们将继续深入做好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让这片土地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

  在这片“宝藏稻田”里,每一株稻穗都承载着绿色农业的智慧,每一只飞鸟都诉说着生态修复的故事。当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相遇,当生产效益与生态保护共生,京西稻田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崭新篇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宝藏稻田”开启绿色农业新“稻”路
“宝藏稻田”开启绿色农业新“稻”路

0评论2025-09-08160

筑牢“三农”根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把握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特征,安排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锚定农业强

0评论2024-01-08485

金洞:农技人员争当土壤“三普”“六大员”
近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凤凰乡种田大户邓冬元的田地里迎了一群“不速之客”,询问、勘查、取土、拍照……一系列操作让他兴奋不已、受益匪浅,原来是区农业局组队到田间地头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并指导科学种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三普”)是我国开

0评论2023-12-26490

最高亩产813.58公斤!这个江苏省示范基地以新品种新技术引领粮食增产增效
基地主任刘永锋研究员表示,基地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穗期重大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对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效达85%以上,优于化学药剂。生物农药进行拌种处理后,水稻恶苗病防控效果达85%。此外,依托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每年

0评论2023-11-22496

农技专家来支招 甘薯种植有底气
淮安进入高温多雨季节,导致部分甘薯田块积水、光照不足,影响产量与品质。目前,甘薯早栽品种正处于结薯膨大期,需加强田间管理,降低雷雨季节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技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甘薯丰收。及时排水降墒。及时疏通田头沟系,确保沟渠畅通,减少

0评论2023-07-14432

农技人员“揭榜挂帅” 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说到中药材天麻,农艺师唐成林的眼睛就发亮。他的电脑里存了大量的天麻资料,有的讲述贵州天麻的“前世今生”,有的是向农技人员做技术培训的课件。贵州省是天麻的道地产区,近年来天麻种植几乎遍布贵州全省,但产量、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和农技

0评论2023-07-14433

黄桥镇:农技人员把脉支招 做好雨后田间管理
 日前,在黄桥现代农业园春荣家庭农场,30亩黄豆田的垄沟里还残存着积水。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压降损失。  “根系已经发黄,抓紧时间施点叶面肥,施两到三遍,增强它的抗性,看看能不能抢救过来。”王先龙在黄桥现代农业园种植

0评论2023-07-1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