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现代农业大发展 乡村振兴展新颜 ——渭南市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2023-05-05 10:243520

       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航拍图。  记者 马周宁 摄

五月的渭南,生机勃发,希望的田野上处处唱响乡村振兴的欢歌。绿油油的麦田里,麦穗正在努力生长,微风拂过,发出沙沙的声响;整齐的设施大棚里,各色蔬果应有尽有,丰收的喜悦挂在农民脸庞,大棚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美丽整洁的村庄里,村道两旁月季花开正艳,广场上孩童嬉闹在一处,自乐班的歌声穿过巷道飘过田野……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以来,渭南市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党政同责守底线,粮食安全有保障  

“请示范镇包联人员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意见发给各包联村联系人,宣传发动各村群众近期做好落实。”4月20日,市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薛源清将《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技术意见》发到了工作群,并叮嘱农技干部及时向包联村镇广泛宣传。  

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病虫害防治。这段时间,薛源清满脑子都是“一喷三防”。4月25日,他带着农技人员到临渭区故市镇年年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第二次“一喷三防”。4月27日,他又跑到华阴市华西镇华阴农场指导“一喷三防”工作。“五一”假期,他也没闲着,把农技站包联的临渭区官道镇22个村的“一喷三防”工作摸了个底。“农事不等人,‘一喷三防’搞不好的话,病虫害防不住,直接影响夏粮丰收。去年,全市夏粮总产126万吨,面积和产量都是全省第一,咱今年也不能掉链子。”站在麦田里,薛源清笃定地说道。  

今春以来,渭南市组织开展了“千名农技人员三贴近大比武”行动,安排农技人员包镇进村,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指导群众进行春季田间管理,推进各项技术和政策落实到户。同时,建立了每县由处级领导带队、市级农技干部包镇、县级农技干部包村的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共组织市县农技干部2560人,指导制定夏粮春管方案2000多个。全市小麦在田面积446.5万亩,较上年增加3.5万亩,苗情为五年来最好。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渭南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因地制宜实施“五藏五保”战略,不断完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重任,印发了《渭南市全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渭南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渭南市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方案》等,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5.8万亩,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面积478万亩,启动耕地质量与保护提升工程,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103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余万亩次,2019年以来建成和在建高标准农田163.65万亩。坚持向科技要粮,推广优质粮食品种2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63%,首创国内积水区“无人机”飞播小麦6万亩,亩均产量达500公斤以上。  

去年,渭南市自主研发的“渭麦9号”获得国家专利认定,示范田平均亩产601.6公斤。谈到研究“渭麦九号”的初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粮作室主任张养利介绍,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生产中旱地小麦品种少、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渭南市小麦生产的发展,基于此,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致力于优质高产抗旱小麦品种研发,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过10年的后代选择和系谱法处理,在旱地条件下选育而成,具有优质、抗旱、抗寒、高产稳产、穗层整齐、落黄好等优良性状的“渭麦九号”,亩产量达到了300多公斤。  

产业兴旺促增收,乡村振兴有抓手  

时下,正是圣女果的采摘成熟期,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植户陈太平整日忙得不可开交。  

“从3月下旬开始,大棚里的圣女果就陆续成熟了,可以持续到6月中旬,亩产能达到8000斤。”陈太平告诉记者,他承包了3个大棚,分别种植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阳光玫瑰三种果蔬,每个大棚年收入2万元左右。  

在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像这样的温室大棚共有386个,种有金艳杏、黄金蜜蟠桃、甜瓜、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等各种果蔬,这些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渭南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粮食、生猪、苹果、蔬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同时,依托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通过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辐射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一季度,各类主体带动农户39.76万户,从业人数达120万人。  

特色农业产业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一季度,全市种植蔬菜面积34.05万亩,总产量达到23.86万吨;销售库存果品33.72万吨,销售金额24.31亿元;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19.5万头、羊143万只、家禽1700万只,出栏生猪68万头、牛1.9万头、羊13万只、家禽52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  

乡村建设加速度,美丽渭南入画来  

“房前屋后禁止堆放柴草砖瓦,生活垃圾必须按要求堆放到指定位置。”3月23日,合阳县甘井镇休里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休里村村规民约》修改版,共计14个条款,有3条对门前“三包”、垃圾收运、美丽乡村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全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村里环境好了,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休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平坦言,现在村民的卫生观念有很大提升,巷道内、房前屋后有垃圾,村民都会自发清理干净。如今,走进休里村,巷道整洁干净,行道树郁郁葱葱,农家院落静谧祥和,一派诗情画意的乡村图景。  

休里村的美丽景象是渭南市2000多个村庄的缩影。今年以来,渭南市坚持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着力绘就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0余万座,普及率达71%,95%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71个,数量全省领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以来,渭南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让广袤乡村在实现“物”的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前几天,临渭区官底镇庙王村村民闫雪亚刚给儿子办完婚礼,彩礼和酒席总共花了9万元,喜事办得朴素热闹。“我们村不管谁家过事,都按红白喜事章程来办,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既省心又省钱。”闫雪亚告诉记者,按照章程,随礼不超过100元,每桌菜品不超过200元、限定12个菜,酒水每桌不超过50元,喜事用烟每盒不超过10元。  

如今的渭南,粮食连年丰收,四季瓜果飘香,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美。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辽阔的秦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路径
一、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的作用与意义1.1 人才储备与调配: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为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农民合作社等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和调配渠道。它汇聚了各类专业人才,满足了不同领域和层级的需求,为组建团队和承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0评论2024-03-08693

农业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嘉宾杜志雄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魏建平代表(河南省新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代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晨 姚亚奇“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

0评论2024-03-08663

农业文化遗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

0评论2024-03-08667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华南农大成立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
为集中优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研究院将集聚校院人才资源和科技优势,重点围绕节水抗旱稻选育、种植及推广应用等全

0评论2024-02-29413

启动“世界最大储粮计划”,印度要增20万个农业合作社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今天,我们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储粮计划。根据计划,我们将在全国各地建造成千上万个粮仓。”印度总理莫迪24日发起多个重大农业倡议,表示印度将动用1.25万亿卢比(1万卢比约合870元人民币),建立7000万吨仓储设施,称印度若想

0评论2024-02-26369

广平: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对雨雪降温天气
河北省广平县将出现龙年首次雨雪天气过程,最低气温将达-12℃,降幅达10℃,目前部分冬小麦正开始返青,为减轻降温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广平县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应对工作,保障农业生产。  县气象局提前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

0评论2024-02-18391

苏州通安现代农业园加速发展智慧农业
苏州市智慧农村、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名单近期出炉,位于苏州高新区的通安现代农业园入选2023年度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  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一体化的产业数据平台。通安现代农业园应用水稻全产业链管理平台,根据数据内容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高

0评论2024-01-29384

河南发布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预警
大象新闻记者王发艳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1月29日联合发布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预警:预计1月31日至2月5日我省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设施农业受灾风险高,需加强防范。雪灾高风险:全省大部累计降雪量大,驻马店以北大部为雪灾高风险

0评论2024-01-29384

设施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天水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柴琪熊伟斌史源珂】天水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科技,积极推进设施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俗话说“庄稼离不开土,鱼儿离

0评论2024-01-29372

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加快种业振兴建设种业强县
一是坚持园区引领示范。强化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科研团队+企业”合作模式,开辟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集成创新稻麦制种、河蟹育种相关配套技术,引进国家级研发团队3个以上,创制国家级新品种6个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芯

0评论2024-01-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