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宝山农业科技“小巨人”摘得菌菇种业“金果子”,攻克“种子芯片”做厚农村土地亩产

2023-05-05 10:252260

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培育室内一颗颗饱满娇嫩的舞茸舒展身姿,享受着水汽滴灌。电子屏上有着每株菇的生长记录,从出生日期到菌包成分,统统清晰可考。这一投入数千万元、耗时近六年研发成功的自研菌种——舞茸,以其研发企业——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命名:“永大一号”。随着新产线投用,其日产量有望超过10吨。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平村就因这小小的食用菌顺利蝉联榜单。20年前令企业创始人黄国标艳羡不已的海外菌菇养殖机械化,如今已在天平村化为现实。

舞茸俗称“舞菇”,是极具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小小菌菇“种”出超亿元乡村产业,前景更为可观。不久前,永大菌业摘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永大一号”也正申请认证国家新品种。凭借这颗自研的“种子芯片”,传统农业领域冒出科技“小巨人”,未来不止卖菇,还能卖种子,靠知识产权收益实现多元增收。研学营、采摘体验……小小菌菇有望在天平村翻出更多新意,进一步做厚农村土地亩产。

 

“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食用菌基地,品种包括灰树花(舞茸)、姬菇、绣珍菇、香菇、绣珍菌等

一颗种子摘下“金果子”

永大菌业的展示长廊里,一张证书格外显眼——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凭借着香菇种质创新和系列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永大摘下了这枚技术领域的“金果子”。黄国标解释,研发“永大一号”,企业顺利攻克农业“芯片”卡脖子问题,为国家种源库增添了一款重要新品种。

从加工代工到自研种源,从跟跑到领跑,驻扎在天平村20余年的永大菌业,亲历着乡村产业的蝶变。

 

本世纪初,在“南菇北移”市场趋势下,黄国标从福建只身来上海闯荡,租下了天平村10亩地,做菌菇加工。企业一边天南海北收菇,另一边接驳海外市场,按照国际标准统一包装加工菌菇。

彼时,海内外市场存在的信息差,令一批加工企业迎来“机遇期”。但很快,随着市场开放度提升,加工业利润摊薄,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与菌菇打交道多年的老黄判断,随着消费升级,国内中高端菌菇市场将形成一片蓝海。他瞄准了当年被海外菌菇巨头垄断的特殊菌种——舞茸。

 

“舞茸的特别之处在于既可食用、也能入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黄国标这样剖析。为实现这项领域零的突破,他不惜与海外菌菇巨头签下专利使用权订单,耗巨资从头拆分研究这项种源技术。

“海外的农产品知识产权拥有成熟完善的保护流程,只要鉴定其基因图谱属于企业专利,使用这一品种的农业企业就需按照年产值的一定比例支付专利费。”这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被“卡脖子”,也越需要把种源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招揽专业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这是黄国标投入的第一步。更难熬的还是一次次闯关失败。研发近六年,他记不清弃掉了多少拨实验失败的舞茸,也曾因此陷入自我怀疑。

“还有可能研发成功吗”“数十年的技术差距能否追上”……关键时刻,他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撑了下来,最终促成“永大一号”的诞生。如今,成功闯过中试、大试等关卡的“永大一号”产品性能更趋稳定,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时,通过与一众电商巨头的合作,这株“上海产”舞茸已走上无数市民的餐桌。

乡村发展,既保留了颜值也保住了产值

小菌菇,“种”出超亿元产业,更在多重维度反哺乡村发展。从生态到生活,深刻重塑着乡村面貌。

少有人知,舞茸生长所依靠的养料也源自天平村本地园林绿化修剪下的树枝树干。经技术流程改造,木屑转化成适宜的氮、碳组合,滋养着菌株发芽成长。大片稻田秸秆也都是菌包的重要成员。它们生于田野,滋养成的菌渣有机肥又再度返田,演绎着有机循环。

 

罗店镇天平村书记严云龙回忆,自秸秆无法焚烧后,自然腐化成为唯一选择。但这样一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会流入土壤,致使后续的农作物生长困难。如今,每年秋收,大片秸秆有了新去处,小菌菇也有了充分养料。乡村发展,既保留了颜值,也保住了产值。

在严云龙看来,菌菇产业链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乡村经济真金白银的贡献,更在于改变了村里生产生活面貌。采菇工人、保安保洁……企业为村民们提供了时薪、月薪等数十个灵活多样的岗位。

在细分赛道闯出天地后,天平村还计划着围绕小菌菇做更多文章。“下一步如何嵌入第三产业、做厚亩产价值是关键。”严云龙为企业支招,进一步树立企业标识,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正如南汇水蜜桃,天平菌菇也能成为品牌IP。天平村已在停车空间、民宿等配套设施上花心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路径
一、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的作用与意义1.1 人才储备与调配: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库为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农民合作社等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和调配渠道。它汇聚了各类专业人才,满足了不同领域和层级的需求,为组建团队和承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0评论2024-03-08693

农业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嘉宾杜志雄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魏建平代表(河南省新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代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晨 姚亚奇“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

0评论2024-03-08663

农业文化遗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

0评论2024-03-08667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华南农大成立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
为集中优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研究院将集聚校院人才资源和科技优势,重点围绕节水抗旱稻选育、种植及推广应用等全

0评论2024-02-29413

启动“世界最大储粮计划”,印度要增20万个农业合作社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今天,我们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储粮计划。根据计划,我们将在全国各地建造成千上万个粮仓。”印度总理莫迪24日发起多个重大农业倡议,表示印度将动用1.25万亿卢比(1万卢比约合870元人民币),建立7000万吨仓储设施,称印度若想

0评论2024-02-26369

广平: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对雨雪降温天气
河北省广平县将出现龙年首次雨雪天气过程,最低气温将达-12℃,降幅达10℃,目前部分冬小麦正开始返青,为减轻降温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广平县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应对工作,保障农业生产。  县气象局提前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

0评论2024-02-18391

苏州通安现代农业园加速发展智慧农业
苏州市智慧农村、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名单近期出炉,位于苏州高新区的通安现代农业园入选2023年度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  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一体化的产业数据平台。通安现代农业园应用水稻全产业链管理平台,根据数据内容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高

0评论2024-01-29384

河南发布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预警
大象新闻记者王发艳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1月29日联合发布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预警:预计1月31日至2月5日我省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设施农业受灾风险高,需加强防范。雪灾高风险:全省大部累计降雪量大,驻马店以北大部为雪灾高风险

0评论2024-01-29384

设施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天水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柴琪熊伟斌史源珂】天水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科技,积极推进设施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俗话说“庄稼离不开土,鱼儿离

0评论2024-01-29372

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加快种业振兴建设种业强县
一是坚持园区引领示范。强化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政府+科研团队+企业”合作模式,开辟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集成创新稻麦制种、河蟹育种相关配套技术,引进国家级研发团队3个以上,创制国家级新品种6个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芯

0评论2024-01-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