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乡村振兴首页 频道列表

加强农村宜居宜业的基础建设

2023-12-28 12:413210

农村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空间,也是实现农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场域。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要义,也包括有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乡村治理和农民自身现代化发展等广泛基础,涵盖了以农村宜居宜业建设为中心的乡村基础建设、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城乡发展要素配置与融通发展等方面的现代化,是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地域性内涵的丰富发展。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提升农村社会发展转型能力。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命脉。当前,以“三权分置”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兼顾了农业多要素均衡配置和公平效率兼顾的土地产权改革成果,能够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通过吸引外来资本投入、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拓宽农户收入来源,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性与经济性并存的动力基础。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加强对小农户的组织、引导、以及多渠道地提供特色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他们拥有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横向联合、向深加工与绿色增值纵向发展的能力,增强他们向合作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发展的自觉自信,为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要优化市场要素配置,聚力乡村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和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大力创造资本留在农村、造福农民的应用场景,畅通资本下乡和普惠金融助农通道;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农机新型装备设施与运用基础;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产业繁荣兴盛。

  再者,要因地制宜,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区域性和农村发展多元性特征与生俱来。必须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尊重“三农”生产生活空间与方式的特殊要求,遵照方便群众、保持乡村功能与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依法规划、科学谋划,让农民在村庄规划和环境治理中感到舒心、乐于接受、自觉参与;注重将人们对乡村田园与青山绿水的情感记忆、将当地历史文化与民间技艺等文化底蕴融入乡村建设之中,构建自然乡愁与人文乡愁相结合、绿色生态发展与人文生态保护相并行的特色村庄;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期,读者纷纷来信,讲述粮食生

0评论2024-03-01418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期,读者纷纷来信,讲述粮食生

0评论2024-03-01431

稻飞虱呈加重发生态势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加强防控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监测,受季风气候影响,7月中下旬以来,境外虫源迁入量增加,稻飞虱在西南、华南及江南稻区虫量显

0评论2024-03-01465

曲延春:扎实推进乡村数字文化建设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乡村数字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

0评论2024-03-01407

贵州省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绘就“数字乡村”美丽新图景
数字赋能,乡村更美好。我省抢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机遇,以试点县为引领,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乡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0评论2024-03-01441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力有效推

0评论2024-03-01424

广东韶关探索“强镇富村公司”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韶关全域推开“强镇富村公司”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运营、积极盘活镇村资源资产,促进镇村和群众增收致

0评论2024-03-01424

山东菏泽:牡丹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以花为媒,以花兴城。山东菏泽立足牡丹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美丽蝶变”,逐步探索出

0评论2024-03-01299

专家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拉开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0评论2024-03-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