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乡村振兴首页 频道列表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 ...

2023-10-10 12:311790


   “乡村有大量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民风民俗,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说,“在城镇化进程中,未列入保护名录的乡村文化受保护的条件较弱,受破坏的可能性增加,存在逐渐被埋没、消失的风险。”


    吴志明说,在对乡村征迁、实施土地收储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具有文化特性的建筑等缺乏保护意识,一味要求必须征迁完成“净地”方可交付收储,未列入文化名录的建筑往往受到侵害。此外,受财政的制约,大量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建筑、文化设施难以列入财政投资保护范畴,被任意拆毁、改造现象十分突出。文物管理、修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大量短缺,也限制了对乡村文化挖掘工作的开展。


    为此,吴志明建议,城市发展要注重保留乡村文化元素,对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如宫庙、古树、古桥等要结合片区开发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保留下来。特别是在实施土地收储时,不能简单地要求“净地交付”,对有价值的乡村文化建筑允许保留。


    在乡村建设中,不能照搬城市建筑的模样或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总体规划布局宜散不宜聚、宜矮不宜高、宜简不宜繁,不要到处都规划建设得整齐划一,失去乡土气息。要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保留弯曲古朴的乡间小道,丰富发达的河道水系保持错落有致的乡村格调。


    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遗迹遗存的基础上,要注重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等内涵,提升品质品味,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要发挥文旅等专业部门的主动担当作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有价值乡土文化名库”,并将其作为征迁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引导向上、向善风尚,利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特色文化永续传承,涵养乡村习俗文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乡村振兴要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乡村是中华文明根脉所系,乡村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厚植,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

0评论2024-03-01422

以乡土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不仅起到了“孕育者”的作用,还发挥了“守护者”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

0评论2024-03-01425

推动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双向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当前,我国荒漠化、沙

0评论2024-03-01411

我国盐碱地渔业水产养殖有何进展?
据了解,我国有14.87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盐碱水域,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同时部分地区由于灌排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

0评论2023-12-28430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头在乡村,主体是乡村文化,载体是数百万个自然村落。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化人”。所谓“人化”,即人

0评论2023-12-28433

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乡村文化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

0评论2023-12-28449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民族要复

0评论2023-12-28431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

0评论2023-11-09408

从民宿发展看乡村振兴
一个别致院落的诞生,是沙石草木的创意组合,更体现设计经营者的匠心独运;一片民宿集群的生长,是文化资源的重新激活,更展现乡

0评论2023-11-09445

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有着丰

0评论2023-11-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