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知与行|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23-05-04 10:183510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管理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完善以需求定项目、以应用定项目的项目生成机制。围绕我省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科研任务,整合协调创新资源,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推广服务主体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力度,推动形成财政支持引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以规范引导为目标,通过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统筹抓好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健全农业科技研发稳定支持制度,大力支持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制、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展开研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规范规模化经营主体行为。

以强化智力支持为主线,深化农业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建强用好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链短板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建立科学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强化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导向。扩大科研决策、选人用人、职称评聘、经费使用、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放大协同创新整体效能

加强组织协调,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围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目标,构建由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涉农企业组成的统筹协调机构,形成不同部门、区域、学科之间联合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优势学科领域和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给予重点支持,超前部署基础研究,探索建立“团队+协同”的科研组织方式。

强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涌流联动。加快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科技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速要素汇聚涌流,聚力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探索建立“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新模式。

加大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促进数字化新技术、绿色化新技术和生物化新技术“三技”融合,构建面向农业科技前沿的融合发展体系。扩大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范围,打造更高效更便捷的集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农业科技创新潜能

加快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龙头,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载体。聚焦产业链中品种研发、高效种养、精深加工等环节,推动优势科研团队、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科技企业集聚。完善财政、金融、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推动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发展专而精的农业特色优势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提高企业差异化竞争力,形成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矩阵。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引导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涉农企业创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稳定、长期投资。制定涉农企业研发资金奖励制度,提高涉农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比例。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强化监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贯通农业科技供需渠道

加大服务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供需两侧紧密衔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激励机制,畅通农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效益。搭建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数字化和普惠化。注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服务,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向农业、农村、农企集聚。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快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链条升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探索“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农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联合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本共建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优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构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发挥好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一线作用。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打造提升农业创新精品驿站,实现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点带面进行农作物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筑牢“三农”根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把握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特征,安排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锚定农业强

0评论2024-01-08466

金洞:农技人员争当土壤“三普”“六大员”
近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凤凰乡种田大户邓冬元的田地里迎了一群“不速之客”,询问、勘查、取土、拍照……一系列操作让他兴奋不已、受益匪浅,原来是区农业局组队到田间地头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并指导科学种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三普”)是我国开

0评论2023-12-26481

最高亩产813.58公斤!这个江苏省示范基地以新品种新技术引领粮食增产增效
基地主任刘永锋研究员表示,基地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穗期重大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对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效达85%以上,优于化学药剂。生物农药进行拌种处理后,水稻恶苗病防控效果达85%。此外,依托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每年

0评论2023-11-22482

农技专家来支招 甘薯种植有底气
淮安进入高温多雨季节,导致部分甘薯田块积水、光照不足,影响产量与品质。目前,甘薯早栽品种正处于结薯膨大期,需加强田间管理,降低雷雨季节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技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甘薯丰收。及时排水降墒。及时疏通田头沟系,确保沟渠畅通,减少

0评论2023-07-14420

农技人员“揭榜挂帅” 田间地头大显身手
说到中药材天麻,农艺师唐成林的眼睛就发亮。他的电脑里存了大量的天麻资料,有的讲述贵州天麻的“前世今生”,有的是向农技人员做技术培训的课件。贵州省是天麻的道地产区,近年来天麻种植几乎遍布贵州全省,但产量、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和农技

0评论2023-07-14419

黄桥镇:农技人员把脉支招 做好雨后田间管理
 日前,在黄桥现代农业园春荣家庭农场,30亩黄豆田的垄沟里还残存着积水。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压降损失。  “根系已经发黄,抓紧时间施点叶面肥,施两到三遍,增强它的抗性,看看能不能抢救过来。”王先龙在黄桥现代农业园种植

0评论2023-07-14540